3月21日,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发表文章《纪录片<千古风流人物>“出圈”背后——长线做精品,讲好现象级诗人故事》,对我社不断实践创新、持续做精品、打造“出圈”作品进行了专门报道。
全文如下:
纪录片《千古风流人物》“出圈”背后
——长线做精品,讲好现象级诗人故事
由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的历史文化类纪录片《千古风流人物》近日荣登腾讯视频2022年度纪录片优秀内容榜单榜首,全网累计播放量超7000万,入选省2022年度重点文艺创作项目,并同时荣获河南省广播电视局2022年第二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、第十二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等荣誉。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记者采访了该社总编辑张瑞芳,详细了解纪录片“出圈”背后的故事。
坚守初心 终将圆梦
《河南历史文化博览》系列人文纪录片已出品成语篇、姓氏篇、文物篇、人物篇、战争篇、地名篇、建筑篇、艺术篇等20个篇章1280集,总片长约2.6万分钟。据张瑞芳介绍,其中3个篇章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,《中原历史文化博览(文物篇、人物篇、成语篇)》项目入选“十四五”时期国家重点图书、音像、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,其中的《楚汉》《味道中原》《盲猴》等在中央电视台和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出……
硕果累累的成绩背后,是出版社驰而不息出精品的初心。“我们一直在想,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这些人物,应该有更好的表达为大家所熟知、热爱,如果有机会,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。”张瑞芳说。
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。随着长线做精品的持续实践,出版社的纪录片团队日臻成熟,拍摄经验不断丰富,摄录设备不断更新。2019年,随着融合出版的深度推进,无论是在内容还是传播方式的创新方面,团队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,缘于此,《千古风流人物》便应运而生。
聚焦人物 形成系列
文化名人有很多,应该聚焦哪一类呢?出版社在经过不断论证和头脑风暴后,最终确定了要聚焦诗人。因为诗歌自古以来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,从小学课本开始,那些经典诗句和诗人名字就已融入记忆,有着十分坚实的受众基础。张瑞芳认为:“这些诗人有着怎样的生命历程?这些诗句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?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。通过选题调研,我们发现国内关于诗人的纪录片有很多,但基本都聚焦在某个单一的点上,不成系列。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把这些现象级诗人做成一个系列的纪录片,这在市场上是一个空白。”
记者了解到,出版社在选取目标诗人时曾确定了几个标准,一个是诗人要是现象级的,诗歌作品在课本里面出现过的,比如李白、杜甫等,这些诗人自带粉丝和流量,有利于纪录片上线后的传播;再一个是人物性格要鲜明,最好自带标签,比如柳永的标签是大宋最强音乐制作人,辛弃疾是文人里面最能打的、武将里面最能写的,有标签就更容易让观众记住;最后是人生经历要曲折,要和大的时代背景、大的历史事件有交汇。
用心打磨 创新传播
纪录片采用全4K拍摄,跟随主人公生活工作轨迹,围绕发生在他们身上重要的历史事件,前往他们人生经历的重要地点进行拍摄,同时结合情景再现、手绘动画、三维特效等多种形式,真实再现这些文化名人的人生历程以及他们对于后世的影响。“纪录片视觉呈现上重在意境的打造,以写意为主,通过细节的把握,包括演员、服装、道具、灯光等,其中主要角色均邀请横店专业演员出演,营造视觉美感。”张瑞芳说。
受载体形式和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影响,出版社顺势而为,通过与腾讯视频深度合作,扩大了传播格局和品牌影响力,为基于优质内容的融合出版创新带来了更多可能。网络平台的互动属性又获得了最直接的市场反馈,推动了出版和传播理念的更新。纪录片开启“边制作边传播”的互联网融合出版探索,基于前三季的较好市场反馈,第四、五季目前正在拍摄制作中,预计将于2023年暑期陆续上线。
“也许你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,也许你也像他们一样曾梦想仗剑走天涯,但现实却是柴米油盐和一地鸡毛,你见证了他们的一生,而他们也因为你的见证而存在。这或许就是《千古风流人物》真正的价值所在吧。”采访最后,张瑞芳动情地说。
责编:朱奕霖 责校:李 翔 复审:李一行 终审:赵 蕾